2024(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CHINA MIN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2024

企业简介
展商收藏 在线洽谈 交换名片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简称四勘院),坐落在古丝绸之路重镇--酒泉市,是集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技术咨询与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 全院共设二级单位38个,现有在职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各类注册执业人员60余人)。 全院现有各类资质23个,其中甲级资质15个,分别为固体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地质坑探、液体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实验测试(岩矿测试、岩土试验)、测绘(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勘查、地质灾害防治设计、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危险性评估、甘肃省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设计服务能力评价、甘肃省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服务能力评价、甘肃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能力评价。乙级资质8个,分别为工程勘察、测绘(地图编制)、实验测试(岩矿鉴定、选冶试验)、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监理。 四勘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发现并勘查了我国北方最大的塔儿沟钨矿、大道尔吉铬矿、磁海铁矿、金川铜镍矿、镜铁山铁矿、卡瓦铁矿、黑鹰山铁矿、鹰咀山金矿、寒山金矿、小西弓金矿、方山口磷钒矿、化石沟铜矿、萨尔哈布塔勒蓝晶石矿、敖包山晶质石墨矿等重要矿床,累计探明超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0个,发现并评价矿产地450余处。承揽完成工程勘察、地灾防治、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等项目2000余项,参与了云南抗旱打井和舟曲、东乡、岷县等特大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四勘院愿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竭诚为社会各界提供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服务,热忱欢迎国内外新老朋友前来洽谈业务,实现合作共赢。
查看更多 >

3D展厅

202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官方网站 3D展厅
  • 业务范围
  • 资质荣誉
四勘院业务范围

四勘院是集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工程勘察,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评估、监理、施工,桩基施工,地球物理勘查,矿业开发,钻探施工,测绘地理信息,实验测试,水土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自然资源技术咨询与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

省级文明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资质范围

  • 成果展示
  • 重要新闻
甘肃省酒泉市阿尔金一带晶质石墨矿

一、概述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勘查院于2015-2022年间,在酒泉市阿尔金一带晶质石墨勘查与研究中,划分了双石山、敖包山、东巴兔三个晶质石墨矿集区,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工作思路。近几年利用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为依托,以敖包山矿集区为重点开展了多个矿床的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 敖包山矿集区内大型矿床为敖包山晶质石墨矿、大敖包沟晶质石墨矿、白台沟东晶质石墨矿、红柳峡晶质石墨矿。东巴兔矿集区大型矿床为大水峡北晶质石墨矿。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甘肃省肃北县敖包山晶质石墨矿普查 位于敖包山矿集区,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区共圈定晶质石墨矿体21条,矿体走向大致呈106°,倾角45°~70°,各矿体之间相互平行分布,长100m~1490m,厚2.00m~51.11m,固定碳含量在2.46%~6.72%之间,矿区固定碳平均品位5.62%,其中主矿体为C5,最大控制斜深580m,在矿区占主导作用。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二云石英片岩,矿石片度大,粒度约0.05×0.1mm~0.15×0.3mm,其中粒度大于0.147mm(100目)的占石墨总量的50%以上,品质好,选矿工艺简单,属高碳石墨。 厅级评审备案矿物资源量556.05万吨,矿床达大型规模。 2.甘肃省肃北县大敖包沟晶质石墨矿普查 位于敖包山矿集区,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区共圈定晶质石墨矿体34条,长150~3560m,厚2.73~22.25m,固定碳平均品位2.69%~5.52%。矿体赋存于敦煌岩群B岩组二岩段二云母石英片岩中,其顶底板围岩均为二云母石英片岩。矿体呈层状、带状呈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南,局部偏转为南西或南东,倾角40°~65°。C1-1、C1-8为区内的主要矿体。晶质石墨矿石片度大于0.147mm(100目)的占石墨总量的60%以上,品质好,选矿工艺简单,属高碳石墨。 厅级评审认定矿物资源量657.21万吨,矿床达大型规模。 3.甘肃省肃北县红柳峡晶质石墨矿普查 位于敖包山矿集区,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共圈定晶质石墨矿体35条,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呈透镜状、似层状、层状,长100m~3805m,矿体厚2.18m~10.70m,固定碳品位2.68%~11.75%,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二云石英片岩,局部为大理岩。主矿体最大控制斜深200m。晶质石墨矿石片度大于0.147mm(100目)的占石墨总量的60%以上,品质好,选矿工艺简单,属高碳石墨。 厅级评审备案矿物资源量246.30万吨,矿床达大型规模。 4.甘肃省白台沟东晶质石墨矿普查 位于敖包山矿集区,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区根据矿化体集中程度,划分了东西两个矿化体集中区:西侧为红柳峡晶质石墨晶质石墨矿南矿带东段东延部分,长2000m,宽300m,整体北倾。该带内圈定晶质石墨矿19条,矿体长115~1732m,厚2.14~17.33m,固定碳平均品位2.63%~4.56%。主矿体为C5、C6。东侧矿体长4000m,宽800m,整体北倾。该带内圈定晶质石墨矿(化)体8条,矿体长200~3630m,厚2.02~4.48m,固定碳平均品位3.93%~7.22%。晶质石墨矿石片度大于0.147mm(100目)的占石墨总量的54%以上,品质好,选矿工艺简单,属高碳石墨。 厅级评审备案矿物资源量255.47万吨,矿床达大型规模。 5.甘肃省肃北县大案盆沟晶质石墨矿普查 位于敖包山矿集区,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区共圈定晶质石墨矿体3条,均为二云母石英片岩型晶质石墨矿体,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矿体整体北倾,长550~1260m,固定碳含量一般在3.31%~7.53%之间,矿体顶底板围岩均为二云石英片岩。晶质石墨矿石片度大于0.147mm(100目)的占石墨总量的20%以上,品质好,选矿工艺简单,属高碳石墨。 厅级评审认定矿物资源量163.86万吨,矿床达大型规模。 6.甘肃省肃北县大水峡北晶质石墨矿普查 该勘查区位于东巴兔矿集区,为沉积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矿区内共圈定晶质石墨矿体2条,C1矿体长1700m,地表出露宽度25-250m,厚度40m-179.31m,固定碳品位在2.95%-8.57%之间,平均品位4.55%。C2矿体长2100m,地表出露宽度5-15m,厚度8.41-12.75m,固定碳平均品位3.77%。矿石自然类型为二云石英片岩型晶质石墨矿体,顶板围岩均为二云石英片岩,晶质石墨矿石片度大于0.147mm(100目)的占石墨总量的70%以上,品质好,选矿工艺简单,属高碳石墨。初步求得晶质石墨矿物资源量150万吨,矿床达大型规模。 三、矿床成因及找矿模式 1.矿床类型 该区晶质石墨矿体赋存于敦煌岩群B岩组第二岩段的二云石英片岩中,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层状,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均为二云母石英片岩,与矿体呈渐变过渡关系,不具因变质程度差异而形成分带,区内岩石常见片理构造、条带状构造。在区域变质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原岩中的矿物经脱水、重结晶和重组合作用而富集成矿,形成的晶质石墨矿体以透镜状、似层状、层状为主,属区域变质型矿床。 2.成矿机制 晶质石墨成矿机制受大地构造格局、富有机质沉积体系、变质作用深度及期次、后期混合岩化过程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其过程产生的不稳定变量影响着晶质石墨的产出状态(品质)。本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成矿过程。根据成矿地质作用划分,可分成3个阶段,分别为矿源层沉积形成阶段、矿源层变质成矿阶段和多次区域变质作用、岩浆岩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叠加改造阶段,就敖包山矿集区而言,晶质石墨矿基本无特高品位及特有富集地段,晶质石墨片度在全区分布均匀,无忽大忽小地段,因此说明岩浆岩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叠加改造不强。 3.找矿要素及模型 (1)成矿地质体 地层:敖包山晶质石墨矿成矿时代较老,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敦煌岩群B岩组二岩段中,变质程度达到中深程度的角闪岩相,是寻找晶质石墨矿的重要地层标志。常见矿石自然类型有石墨二云石英片岩,其次为含石墨大理岩,这套含矿岩石组合为敦煌岩群二岩段B岩组的重要特征,是直接找矿标志。 (2)控矿构造 石墨矿体多呈似层状或顺层透镜状产出,矿体形态多与褶曲形态相吻合,矿体产状多与围岩一致或近似,褶曲轴部是矿体赋存的良好场所,因此在找矿中应注意对褶皱构造轴部和转折端等构造有利部位的勘查。 (3)地球物理 因石墨属良性导电矿物,矿化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特征、低阻高极化异常能够帮助寻找石墨矿,激电异常范围往往与含石墨地层相吻合,而异常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含石墨的多少,因此是石墨找矿良好的地球物理标志。 (4)成矿模型 该区域晶质石墨成矿过程可分为原始沉积阶段、先期成矿阶段、后期成矿阶段。在原始沉积阶段,以碳酸盐岩、泥质、半粘土质、粘土质,富含碳质的泥灰岩及生物有机质为主导,形成沉积序列。先期成矿阶段,在高角闪岩相高级变质作用中,有机碳在温度、压力、水、二氧化碳等挥发性组分的影响下,发生重结晶作用,形成晶质石墨。后期成矿阶段,伴随有部分混合岩化作用,部分先期形成的石墨矿层再次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加剧富集,甚至完全被混合岩所吞噬;部分石墨矿床再度发生重结晶,提高了石墨鳞片的片度和矿石的质量,形成了品位较高的矿石。

甘肃省肃南县卡瓦铁矿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甘肃省肃南县卡瓦一带铁矿普查 勘查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勘查时间:2011-2016年12月。 总投入及及资金来源:该项目是2011-2016年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工作周期自2011年11月-2016年12月,分三个勘查阶段,项目总计投入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经费8700万元。 二、成果描述 勘查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北祁连地层小区。长城纪桦树沟组是该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矿区位于镜铁山矿区外围,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石类型为硅板岩型赤、磁铁矿复合型矿石。 卡瓦铁矿东西长约14km,南北宽约3.6km,矿区面积37.32km2。区内地层、构造、侵入岩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区域性构造线方向一致。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不同期次的断裂构造。铁矿体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赋存于长城系珠龙关群桦树沟组下岩段中。 (1)矿体特征 通过工程施工,共圈定铁矿体73条,长68m-3090m,厚5.00m-36.88m,全铁平均品位25.07-41.01%。主矿体为Fe36、Fe38,长分别为2170m、2300m,厚18.45m、23.20m,全铁平均品位30.45%、30.20%,最大控制矿体深度分别为490m、730m。矿区按照矿体的集中特点,划分为3个矿段,其中Fe36、Fe38、Fe1、Fe12矿体为区内的4条主要矿体,矿区大部分资源量来自于以上几个矿体。 Fe36:呈层状,矿体长2170m,平均厚度18.04m,厚度变化系数67.07%,属于较稳定型。TFe平均品位为30.45%,品位变化系数为6.04%,属于均匀型。该矿体主要以赤铁矿为主、含有少量菱铁矿和磁铁矿。 Fe38:呈层状,矿体长2300m,平均厚度23.20m,厚度变化系数为66.00%,属于较稳定型。TFe平均品位为30.32%,品位变化系数5.80%。属于均匀型。通过物相样分析,该矿体与Fe36矿体特征相似,主要以赤铁矿为主,其次含有少量菱铁矿和磁铁矿。 Fe1:呈层状,长3090m,平均厚度11.98m,变化系数82.62%,属不稳定性。平均品位29.92%,变化系数为5.61%,属均匀型。矿体赋存于长城系桦树沟组下岩段硅质板岩中。该矿体矿石类型为硅质板岩型磁、赤铁复合型矿石。 Fe12:呈层状,长2430m,平均厚度8.31m,变化系数为87.93%,属不稳定型。平均品位为30.16%,变化系数为8.96%,属均匀型。矿体主要赋存于长城系桦树沟组下岩段硅质板岩中。矿石类型属于硅板岩型磁、赤铁矿石,磁性铁含量在矿体中分布不均匀。 (2)矿石质量 矿石的结构主要见有粉末-胶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见有条带状构造、板状构造、块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 矿区矿石类型主要见有磁铁矿石、赤铁矿石、菱铁矿石。总体以硅板岩型磁铁矿矿石和硅板岩型赤褐铁矿矿石为主,呈复合型产岀。 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铁白云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及绿泥石等。 (3)矿石选冶性能 矿区按不同的矿石类型采集选矿试验样三个,实验数据表明:矿区的原生矿石可采用直接还原焙烧-磨矿-磁选的原则工艺流程取得合格的铁精矿。1矿段可获得铁精矿品位61.23%,铁回收率75.10%的指标;2矿段矿可获得精矿品位61.80%,铁回收率78.93%的指标,3矿段可获得铁精矿品位62.61%,铁回收率79.67%的指标。 (4)资源量估算情况 共求得[333+(334)?]类型铁矿石量24037.57万吨,其中(333)类型铁矿石资源量为17706.46万吨,占矿区资源量的73.66%,[(334)?]类型铁矿石量为6331.11万吨,占矿区资源量的26.07%。矿床TFe平均品位30.14%。求得Au矿石量68522.60吨,金属资源量116.29kg;硫铁矿石资源量25.38万吨;矿床TFe平均品位30.14%,大于最低工业品位28%。矿床规模为大型。 三、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分析,按年产值200万吨估算,基建总投资为20000万元,年利润为1850.69万元,若矿山服务年限为63年,则总利润为116593.48万元,其开发经济前景较佳。

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金矿

一、概述 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金矿床位于甘肃省玉门市北东82公里处,是甘肃省地矿局四勘院在开展“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黑山北滩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时发现,面积26.04平方公里,目前矿床规模已达中型。 前红泉金矿床位于小西弓—帐房山华力西期—印支期金钨成矿带上。该成矿区带范围内已发现了金、铜、铅锌矿床几十处,矿化点百余处,其中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和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有小西弓金矿等。 二、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金矿化带1条,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延伸稳定,长度约14km,宽度10~50m,总体展布方向约110°,局部呈“Z”型分布。矿化带内岩性主要为千枚状板岩、糜棱岩化千枚状板岩、千糜岩等。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等,其中硅化、毒砂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矿区内初步圈定金矿体108条,矿体严格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长27~876m,厚度0.81~6.34m,控制斜深24~460m,平均品位0.87g/t~33.25g/t,单样最高品位62.4g/t。矿体自西向东不连续展布,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延伸具有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的特点。矿体顶、底板围岩为千枚状板岩,矿石类型为蚀变千枚状板岩型金矿石。 AuⅢ-1号为主矿体,位于勘查区180线~224线之间,呈似层状,矿体长876m,最大控制斜深206m,平均厚度1.96m,平均品位3.68g/t,单样最高品位18.40g/t。矿体顶底板围岩为千枚状板岩,矿石自然类型为蚀变千枚状板岩型金矿石。该矿体共求得工业品位金推断资源量2.2吨,占全区总量的22.13%,矿体平均品位4.53g/t。 根据目前控制程度,认为勘查区金矿体数量较多,主要矿体在走向及倾向上延伸稳定,自地表至深部矿体厚度有逐渐增大、品位逐渐增高的趋势,深部资源潜力较大。 目前全区初步求得金推断资源量10.2吨,矿床平均品位4.8g/t,规模达中型。加强深部找矿工作后,预期全区金推断资源量可达20吨,矿床规模有望达大型。 三、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矿床成因 前红泉金矿床成因主要从矿(化)赋存地层、控矿构造、岩浆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1)矿(化)赋存部位:区内金矿(化)体赋存于长城系古硐井群,含矿岩性及顶底板围岩均为千枚状板岩。根据岩屑测量结果统计分析,千枚状板岩中金元素背景值相对高于其它岩石单元。由此,初步推断千枚状板岩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源。 (2)控矿构造:根据金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分析,韧性剪切带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内岩石塑性变形特征明显,糜棱岩化强烈,面状、线状等宏观构造发育,且多见“δ”型碎斑结构、绕晶构造、云母鱼等微观构造特征,剪切作用形成的高温高压使Au元素在剪切带内首次富集成矿。 (3)岩浆作用:区内矿化带自西至东延伸约14km,其边部20~300m范围内多见花岗闪长岩呈脉状或透镜状分布,在局部横穿矿化带分布。根据二者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初步认为本期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脉与区内金成矿关系密切,推断花岗闪长岩脉为成矿期提供了热源、产生的热液使岩石发生了褪色蚀变,对区内地层中所含的Au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起到了二次叠加富集作用。 综上,初步认为区内矿床类型为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2.找矿标志 (1)地球化学标志:区内1∶50000水系沉积物异常及1∶10000岩屑测量异常显示,Au、As等主异常元素异常强度高,浓度分带清晰、套合好,异常浓集中心找矿指示意义明显。 (2)蚀变标志:区内与金矿化成因密切的蚀变主要为褪色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毒砂化为主,次之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3)构造标志:金矿体位于韧性剪切带内,矿化与韧性剪切带关系密切。

【劳动者风采】青春在地质勘查中绽放
胡小春,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地调中心副主任。他不畏艰苦、吃苦耐劳,带领二分队先后获得甘肃省地矿局“先进集体”、甘肃省“劳动先锋号”等称号。他本人先后荣获“四勘院先进个人”“甘肃省地矿局先进个人”“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直机关五四青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2020-12-29 来源:甘肃工人报 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联合会

联系电话:010-66557696

010-66557690

官方客服联系方式

zggjkydh@chinamining.org.cn

010-66557660

Copyright © 2015-2024中国矿业联合会 京ICP备13015461号-2